“我家房子可大了,我爸说有150平米,要花很多钱才买得到!”这是B,一个班上同学公认的小土豪,经常向大家炫耀自己家里多有钱。
刚上三年级的A对于“150平米”并没有什么概念,只记住了“很大”、“很多钱”。回家以后A问妈妈:“我们家房子有多大?”
妈妈问A为什么要问这个,A告诉妈妈,同学B说他家里很有钱,房子很大,所以想知道自己家有没有钱。
妈妈很清楚家里经济情况并不宽裕,不能跟B比,但她没打算瞒着孩子,也没准备直接告诉A家里经济状况怎样,而是选择跟孩子一起,拿着尺子一点一点计算自家房子的面积。等最后算出来了,A似乎已经忘了最初的目的。
然而事情并没有这么过去。
一天放学回来,A很沮丧,告诉妈妈班里的同学笑话自己衣服是女生穿的。
“怎么会呢,这是哥哥穿过的呀。”
“那这件衣服多少钱?”没等妈妈说话,他就自顾自地说班里B的衣服都一千多呢。
妈妈担心A会染上用金钱衡量东西的毛病,变得爱慕虚荣,而A也的确“不负母望”地这样做了。
这次B过生,请同学吃饭就花了三万多,买游戏卡又花了快一千。A有些眼红,缠着妈妈也要买游戏卡:“就买10块钱的好不好?”妈妈当然没有买,不能惯着儿子这毛病。第二天A放学回家跟妈妈哭诉:“B笑话我们家穷,连10块钱都没有,我们真的很穷吗?”
妈妈觉得,是时候跟儿子认真谈谈这个问题了。
家里并不是没有钱
妈妈告诉A,学生比的应该是学习,而不是钱。B炫耀家里有钱,这样做并不好。显然这样的回答还不能满足A。“那咱们家现在有多少钱?”妈妈实事求是地告诉了儿子,儿子很高兴。
9岁的小孩对金钱的数额并没有什么概念,他在意的只是家里是否真的连10块钱都没有。适度 “藏富”或者“哭穷”可以变为孩子前进的动力,如果过度了,就有可能造成孩子金钱方面的不安全感。一个整天看着父母为钱发愁、抱怨的孩子,能专心学习吗?
钱要花在更有用的地方
家里有10块钱却不买游戏卡,穿哥哥穿过的旧衣服,妈妈对此的解释是“学生应该以学习为主,不能沉迷在游戏里;穿旧衣服是因为小孩子长得太快,春天买的裤子也许秋天就短了,既然有哥哥穿小了的,就没必要总买新的;之所以不买游戏卡和衣服,不是因为家里没有钱,而是因为要把钱用在更值得的地方。爸爸正准备创业,需要很多钱,所以能节省的时候就尽量节省一点。”
A并不能玩完全理解妈妈的话,但也懵懵懂懂记住了。后来妈妈带儿子上街买衣服的时候,A还总会问:“贵吗?贵就不要买了,攒钱给爸爸开大公司吧。”
花的钱都是父母给的,你好好学习,以后自己挣钱花
妈妈告诉A:“荣荣花的钱都是父母给的,跟他自己一点关系也没有。你好好学习,将来自己就能挣比B还多的钱。”
于是,就算没有新衣服大房子,A也再也没有感到过自卑。听妈妈的话,A一直努力学习,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,年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。A不虚荣不炫耀剩下的钱,让爸爸终于开上了公司,在资金周转困难的时候,A还主动把自己的压岁钱捐给爸爸,并大方地表示不用还,将来自己挣。
其实孩子的观察力比我们想象得更敏锐,如果大人躲躲闪闪掩饰家里的穷,非但不能让孩子信服,反而会让孩子确信穷是一件很丢人事。作为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:穷不丢人,有钱也不值得夸耀,不上进才应该感到羞愧。
如果你家宝贝问你这个问题,你怎么回答呢?
|